石河子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兵团高校网络教育优秀作品推选-网络文章-教育是“唤醒”的艺术:我的十二年职教行与思
日期:2025-09-30  发布人:教科研处  浏览量:0

教育是“唤醒”的艺术:我的十二年职教行与思

 

时光荏苒,站在从教第十二年的门槛上回望,我身份的标签不少:系部的教育教学管理干部、宣传员、网络安全的守护者、档案的整理人......但其中最厚重、最让我心生暖意的,永远是那个朴素的称呼——“班主任”。

从会电14班、会电17班的青涩探索,到学前高20、室内高21的从容前行,我带领的每一个班级,都像是一本独特的教科书,深刻教会我一个道理:教育,从来不是简单的灌输,而是一场用心用情的“唤醒”艺术。

一、唤醒认同:让每一个名字都有回响

2017年,我接手的班级里,少数民族学生占据全班学生的一大半。文化的差异、生活习惯的不同,像一层无形的薄纱隔在学生之间。我明白,统一的管理规定易行,但心灵的真正融合,需要更细腻的触碰。

我组织“家乡美”分享会,让能歌善舞的同学展示民族服饰,让不善言辞的同学用家乡特产打开话匣子。我不做高高在上的管理者,而是做真诚的倾听者和学习者。当我努力念出每一个拗口的民族同学名字,并了解其背后的美好寓意时,我看到了他们眼中闪过的光。那是一种被尊重、被看见的认同感。教育,首先要唤醒的,就是个体对自身价值的确认。当每个独特的“我”都被珍视,“我们”的力量便坚不可摧。

二、唤醒自信:为“折翼”的梦想重新插上翅膀

2021年,我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学生——三校生和“直升专”的孩子。他们身上,常常带着应试教育体系下的挫败感,有人自称“被淘汰的人”,对未来迷茫而自卑。

面对他们,我深知,传授知识在其次,重塑信心为首要。我利用晚自习讲职教英雄的故事,带他们参观合作企业,亲眼见证技术如何转化为价值。我抓住他们动手能力强的特点,在技能实操中大肆表扬,让一个个“小成功”累积成自信的基石。有一个学生曾对我说:“老师,我以为我的人生就这样了,是您让我觉得,我还能‘抢救’一下。”这句玩笑话,却是我听过最动听的褒奖。教育,就是要唤醒深埋在挫折下的那份“我能行”的信念,为他们看似“折翼”的梦想,重新插上飞翔的翅膀。

三、唤醒担当:在网络的洪流中锚定价值

作为系部的网络信息安全负责人,我比常人更警惕网络这把“双刃剑”。尤其在假期,虚拟世界的信息洪流极易冲刷学生的价值观。我的安全教育课,从不止于“不做什么”的禁令,更重在“要做什么”的建构。

我们讨论“如何辨别谣言”,分析“热点事件背后的情绪操纵”,倡导“做一个理性的点赞者”。我告诉他们,民族团结不是口号,就体现在我们不经意的网络评论里;爱国情怀也非空谈,就蕴含在我们对每一次舆情的是非判断中。我希望唤醒的,是他们在虚拟世界中的主体责任意识,是“有所为,有所不为”的清醒与担当,让他们无论线上线下,都能成为一股清流,守护家国同脉的和谐稳定。

十二年,从青涩到从容,我愈发坚信,教育是农业,而不是工业。它需要依循天性,耐心等待。作为职业院校的教师,我们面对的是最鲜活、最多元的生命形态。我们的使命,就是以一盏灯的光芒,去唤醒另一盏灯的内在光亮;以一颗心的温度,去点燃另一群心的无限可能。

这条路,我已走过十二年,未来,仍将满怀敬畏,坚定前行。

收藏本页